2017年,线上法拍交易起步,法拍房逐步进入大众视野,由于早期法拍房不受限购政策约束,其成交价格通常低于市场价,部分投资者在法拍房市场成功“捡漏”,一时间法拍房市场关注度走高。不同地区法拍房市场特征与当地经济、楼市运行状况和政策变化等密切相关,疫情三年来,法拍房挂拍量出现增多趋势,但受政策收紧、楼市下行等因素影响,2022年法拍房市场成交量不升反降。
2月8日,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,2022年全国法拍房共挂拍60.6万套,同比增长35.7%;其中住宅挂拍套数更是突破了30万套。但全年成交率降至不足20%。
住宅是法拍房成交主力
【资料图】
根据中指监测数据,从挂拍量来看,2022年全国355城共挂拍86.4万套,在以同一标的物为基准进行剔重后,挂拍套数为60.6万套,较2021年增长35.7%,挂拍金额约1.4万亿元。
从挂拍物业类型来看,2021、2022年住宅、商业为法拍房主流,二者合计占总拍卖套数近90%。2021年,住宅共挂拍23.6万套,占比超50%,2022年住宅挂拍量同比增长34.6%,占比基本持平。
从全国范围来看,法拍房成交率整体较低,2021年成交13.8万套,总成交金额3801.5亿元,按套数计算成交率为30.9%;2022年法拍房限购政策全面执行,叠加房地产市场下行,导致法拍房成交率明显下滑,2022年共成交11.8万套,同比下降14.9%,成交率降至19.4%。
分物业类型来看,住宅是法拍房成交主力。2021年,法拍房市场住宅成交9.3万套,占成交总量的67.3%,成交金额近1600亿元,占总金额42.0%;2022年,法拍房整体成交量下降,其中住宅成交量降幅较小,占比进一步提升,住宅共成交8.1万套,占比68.5%,成交金额1224亿元,占比44.8%。
2022年北京法拍房成交率最高
分省份来看,各省法拍房挂拍、规模差距较大,2022年四川挂拍6.6万套,为全国法拍房挂拍数量最多的省份,而成交则更集中于经济发达省份,成交量最高的省份为广东,共成交1.4万套;分城市来看,2022年挂拍量最高的城市为重庆,共挂拍3.2万套,同比增长超80%,但成交量仅7050套,同比增长12.9%,增长幅度较小。2022年各城市法拍房成交率较2021年出现不同程度下行,2022年金华成交率最高,为61.8%。
整体来看,法拍房成交量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省市。从法拍房成交率来看,经济发达省市成交率亦处在较高水平,但2022年出现明显下滑。2021年浙江、上海、北京三地成交率均高于50%,但2022年各地成交率平均下降约10个百分点,2022年成交率最高的省市为北京,成交率46.1%,较2021年下降8.1个百分点。
法拍房主要源自债务纠纷
中指研究院指出,由于法拍房主要源自债务纠纷,法拍房挂拍量较高的城市多位于近年破产企业数量较多的中西部、长三角、珠三角区域。而东部沿海区域的长三角、珠三角核心城市整体经济活跃度高,虽破产中小企业量较多,但法拍房价值认可度仍较高,法拍房成交量、成交折价率相对较高。
同时,法拍房对经济运行环境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延后效应,普遍需要6个月或更长时间。2022年,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,涉及债务纠纷的不动产数量出现上行趋势,据最高法院统计,2023年1月,全国在审破产案件企业数达2335个,其中浙江破产企业数量达391个,预计破产案件企业数较多的省市,后续法拍房挂拍量或出现一定增长。
限购政策和整个楼市影响了成交量
中指研究院认为,2022年法拍房限购政策的出台、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,共同导致了法拍房市场成交量出现下行。早期,法拍房交易不受限购政策约束,同时法拍房通常相比市场价有一定折扣,且与二手房相比无需中介佣金,成为市场“捡漏”优质资产的渠道,获得较高关注度。
为进一步完善政策,2013年起,广州、深圳、北京等部分重点城市陆续收紧法拍房限购政策。2021年上半年,受房地产市场热度较高影响,上海、杭州等热点城市陆续收紧法拍房限购政策。但由于各省市法院执行规则存在差异,期间出现限购、不限购并行的情况,在上海法拍房限购政策出台后,曾出现上海法院拍卖的房产需符合限购政策,但经由外地法院拍卖的上海房产沿用法院所在地限购政策的情况。2021年12月,法拍房限购政策全面收紧,最高法出台规定,法拍房纳入各地房地产限购政策约束范围,受限购约束的竞买人不被允许参与法拍房竞拍。
2022年,全国法拍房挂拍量再创新高,其中住宅挂拍套数更是突破了30万套,但受法拍房限购政策收紧、房地产市场调整加剧等因素影响,成交套数并未随挂拍套数增加有所提升。
中指研究院介绍,经济更为发达的长三角、珠三角城市中法拍房挂拍量、成交量均较高,而部分地区挂拍量高增但成交量仍较低,如大连、郑州等地,低成交率也反映出当地经济活跃度受限、房地产市场活跃度较低。
【版权声明】本文著作权(含信息网络传播权)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
文/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
编辑/樊宏伟
标签: